《女孩们的地下战争:揭秘人际关系中的隐性攻击》摘抄
引言
在女性友谊亲密无间的背后,隐藏着一片弥漫着愤怒的秘密土地,而滋养这片土地的,正是沉默。
女孩的攻击行为甚至不会被视为攻击,而是被轻描淡写成一句“女孩就那样”。
这段反观自我的旅程绝不轻松,却会让人满载而归。
第1章 女孩的隐性攻击文化
最痛苦的袭击常常源自最亲密的友谊,共享的秘密和对朋友弱点的了解为伤害提供了燃料。
此外,关系本身往往也成了女孩的武器。社会分工让女孩远离攻击,期待女孩拥有“完美的关系”,这使许多女孩没有协调正面冲突的能力,连小争论都会让女孩怀疑两人之间的友情。
何出此言?在正常冲突中,两人用语言、声音或拳头解决争议,就事论事,对两人关系不会有什么影响。然而,如果愤怒无法表达出来,或当事人不具备应对冲突的能力,那么就很难针对性的解决问题。倘若两个女孩谁也不想表现得“不友善”,这段友情就可能出现危机。如果冲突中不存在其他工具,这段关系本身就可能会成为武器。
人们期待好女孩和“完美”女孩完全置身于良好的关系中,那么失去这种联系,孤身一人便成了女孩隐性攻击文化的锐器。
身旁无人窃窃私语、分享秘密,似乎会引发女孩深深的忧虑和恐惧,几乎要将她们毁灭。
女孩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孤身一人,其中就包括维持一段施虐友谊。
然而,解决关系问题需要关注更为复杂的形势,老师们普遍更关注砸纸团和扰乱他人注意力的男孩们。
第2章 亲密的敌人
关系攻击“通过损害(或胁迫损害)人际接纳、友谊或群体融入中产生的关系或感情来伤害他人”。它涵盖了将关系用作武器的各种行为,操控就是其中一种。关系攻击最早于1992年被人定义,处于另类攻击的核心位置,对许多女孩来说,这段经历都让他们在感情上收到了折磨。
第3章 实话伤人
女孩如此描述她们的社交团体:悬而未决的冲突像泄漏的燃气一般在空中飘荡,营造出一种危机四伏的氛围,很少有人表达不满,但哪怕是遇到小火花都会突然引爆。
这些女孩在褒奖甜美形象的文化中长大,热衷于维持“好”女孩形象。因此她们会向朋友举起镜子,而不是侧耳倾听,反过来细数对方过去的错误。无须多言,这会令冲突迅速升级,常常让两个女孩都充满悔恨和恐惧。
